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攻坚战结束后,地方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在不断探索服务实体产业的新路径,在众多的品类里面,农副产品交易开展的如火如荼,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流通的困境,也符合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战略。在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中,开展农副产品交易的平台占到了70%以上,而在农副产品交易中福建省的代理机构贡献了交易额的80%以上。福建省代理商在最近一年异军突起,伴随着业务量的大幅提升,展业过程中不规范的情况越来越多。
代理机构是指受交易场所委托,代理交易场所从事业务宣传、投资者准入及服务等业务的第三方机构,包括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但为交易场所及投资者提供资金存管、结算等服务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统一清算机构等除外。
不久前,福建省和江西省都对部分代理机构发出了风险警示,对代理机构来说,不能指望永远把手续费作为主营收入,因为简单的经纪手续费是必然要降低的,也很容易就被行业的变化给“革命”了。跟随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以期现结合的方式开展非标场外业务才是代理机构真正应该做的。以往靠“野路子”赚快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阶段配合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合规合法去运营,并以服务实体产业为方向的思路才能长久发展并实现稳定盈利。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期现公司“和”现期公司“的发展,希望能对全国各地代理机构的转型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差不多2014年左右开始,以永安期货为代表的期货公司和杭甬的传统大型现货贸易企业纷纷设立了期现业务结合的子公司或部门,尤其以黑色产业链和化工品种等国内品种为主。由此展开了期货结合(服务)实体的创新业务模式。
也就短短几年,套路复制非常迅速,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了很多同类公司。我们把它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原本是现货贸易公司的转型(是补充工具),第二种是期货公司设立风险子公司(是盈利来源),第三种就是投资公司私募进入现货(是辅助手段)。第一种称为现期公司,二三种称为期现公司,顾名思义,现期主要在现,期现主要在期。以下就来简单谈谈这三种不同之处。
先说现货公司转型,例如贸易商、产业服务商等。传统贸易模式一般赌绝对价格为主,即低价囤货高价卖出,灵活一点的手中不做库存,下游接订单后立马上游买入赚取差价,一般来讲都还是会常备一些库存或者签一些长约。这里的风险非常明显,单边价格波动剧烈且不好预判,无论是暴跌行情中的库存大幅贬值,还是暴涨行情启动不久的超卖补空,暴露头寸越多风险越大。现期公司将绝对价格的风险转化为了基差风险,盈亏同源,收益也是基差收益,只是因为当下主流的库存理论体系,更适合基差预判,赚取相对确定部分。现期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区别主要是渠道。原本他们就有成熟的供应链,从上游采购再销售给终端,期货仅仅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没有它能做,而有它能更好盈利。上下游渠道才是核心竞争力,是护城河、是话语权。一旦拥有稳定的贸易流,做宽做深渠道,便能从中赚取额外的渠道费用,这是最稳定最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而期货公司风险子公司介于两者之间,出发点是以盈利为目的,资金和风控上的原因,既不能做到现期公司那样的赊销和拓展产业链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不能完全撸盘面暴露敞口。但是能做一些基差贸易,这种基差贸易相较于现期公司而言,往往不是稳定的贸易流且没有终端渠道,即便有也做不起量,负基差收货,基差走强后出货,简简单单,放心可靠。
当然,上述三种只是因为内容需要选取了一些典型特征,而目前杭州已经有很多公司在混合经营,产业金融结合,既有做渠道的现期公司,把一手消息反馈给内部的投资公司,盘面交易,做到数据信息二次变现,自己形成闭环甚至公司间各取所长抱团取暖。
“期现公司”本质是个投资公司,只是把现货当作投资的一个工具,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这种现货贸易机会是不连续的,如果出现“期现”投资机会,就买个现货,卖个期货,价差合适的时候就平掉。第二个特征是,只要期货赚钱,现货卖出的价格就比较随意,但这个价格行业是不认的。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的“现期公司”的概念,包含四点,一是“连续贸易”;二是“贴近市场价”,卖现货能赚到现金流;三是“做大规模”,规模大了行业才会慢慢尊重你,才能降低成本;四是与上下游企业形成“粘度”,和上下游不是博弈的关系,能给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第四点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第四点,我们还是一个传统的贸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