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伟,中创场外商品市场管理研究院秘书长、浙江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关于日常的写作
经常有朋友问,你哪来那么多时间写关于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文章?其实留给我写作的时间并不多,我常年在全国各地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之间穿梭,空余的时间实属有限,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会有的。
基于十多年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运营经验,写文章更多的是为了完成自我的记录。书写能帮我总结,能帮我理清复杂的头绪。深度和结构化思考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通透,因为看的越深,也就越知道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其次,能找到更多有共同三观的朋友,大家互相交流对行业的看法,共同探索行业如何长久健康发展。
生活和工作其实就是不断的周而复始,如果不去坚持或改变某样东西,最终就会变得碌碌无为,所以我希望自己不会变成这样,而是去坚持和恪守一些东西。写作只是一个表象,深层次是对事物不断思考的动力。
关于对行业的情怀
情怀是一个人做事情的起点、发心。经常会有人说,我做这件事是因为热爱,因为梦想、因为情怀。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情怀好像已经变成了一句骂人的话。在今天,但凡有人说,我是因为情怀做某件事,周围的人可能就要笑他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商业是有底层逻辑的,比如,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为用户创造了更多价值等等。如果你做一件事的目的是因为情怀,可能不符合商业逻辑。所以,等成功之后再谈情怀会更应景。
关于新入行的年轻人
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行业经过了连续十几年的清理整顿,这期间行业由乌烟瘴气到现在的趋于稳定,十年之前,每个地方还有一些不错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确实为地方实体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里面离不开每个大宗商品交易场所高管团队的努力和创新,这批人在当年的年龄段在35-45岁之间,令人担忧的是,现阶段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人才出现严重断档,当年那批踏踏实实干事的人的年龄段也来到了45-55岁,行业急需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我想对年轻人说的是:你们从来就不需要用他人的成功来定义自己的成长。不活在那些行业大咖的阴影里,挖掘出自己的力量,你会发现,你真的比想象的更强大。当你真正下定决心,把你的精力、你的热情、你的时间都倾注到工作中去时,你其实就为未来铺下了无限的可能性。因为,你会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你会遇到,那个更强大的自己。对年轻人来说,这恰恰是最大的机遇所在。十年一代人,无论现在多么资深和优秀的行业大咖,总会渐渐淡去,甚至完全退隐江湖,而行业崭新的未来,正等待着新一代的年轻人来引领。
关于对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
近十年间,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召开了7次会议,经过历次会议的清理整顿,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由560多家减少至目前的200多家,可以肯定是这200多家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数量还会继续减少。
目前,部分区域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资源配置功能未充分释放。大部分交易场所业务仅停留在交易环节,未能形成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缺乏市场紧缺服务,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有限,对实体产业发展未能起到应有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未来,各地还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交易场所按类别有序整合。批设程序完备、股东产业背景强、持续合规经营、盈利模式清晰的交易场所可确定为整合主导方。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整合工作就现有情况来看,可能还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现阶段整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地方交易场所集团化;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中央统筹管理。随着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第二种方式整合的概率在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