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大蒜价格震荡上行,从2月中旬至3月中旬,以金乡为代表的大蒜产地收购价犹如坐上火箭,仅仅一个月时间就上涨近1元。特别是3月,金乡产地业内蒜商积极入市采购整库货源,并提价购买,供不应求的市场,让价格快速上涨。
针对上述情况,中创场外商品市场管理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秘书长王在伟近期带队到金乡县实地调研大蒜产业,通过调研得知,此轮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2月20—21日全国大范围降温降雪天气导致部分产区大蒜叶片受损,特别是河南早熟蒜苗受影响较大,给2024年夏收新蒜形成减产预期。在大蒜产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偏偏又迎头赶上了出口的持续增加。近六年来,每年大蒜的出口量都保持在170-250万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大蒜总出口量为226.01万吨,同比增加2.25万吨,增幅为1.01%,出口市场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26.01万吨是个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就是直接划走了国内下游消费的四分之一。
另外,在金乡期间,研究院秘书长王在伟还与国内三家持牌大宗商品交易所大蒜品种合作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希望大蒜电子盘能在服务大蒜实体产业发展方面多做探索。
大蒜价格为何暴涨暴跌?大蒜价格每年之所以有暴涨暴跌,是由于大蒜的特性促成的。因为大蒜从收获到再次萌芽生长,周期很短。每年的4、5月份收获以后,必须要在8月份之前入保鲜库储存,如果不入保鲜库储存,大蒜将很快发芽,就失去了其经济价值。一般的冷库存储量都是比较大的,像在山东、河南、江苏等地,1000吨左右的冷库都是普通的中等库,一些大型的冷库存储量可以达到1万吨左右。蒜农一般没有什么经济实力去存储大蒜,每年参与存储大蒜的我们都习惯称他们为“大户”。这些存储“大户”一般资金都很雄厚,每年的存储量都不是小数字,一些“大户”每年的存储量一般都在万吨以上,甚至有一些达到10万吨。如果按大蒜价格2元/斤的收购价,1吨大蒜需要资金4000元,1万吨需要4千万元。如果要存10万吨,就需要4亿元的资金投入,这个资金量是很惊人的。正是这些大资金的进入,才有了大蒜市场交易价格的大幅波动,因为有了波动才能获取更多利润。大蒜急需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
研究院秘书长王在伟指出,成熟的品种往往都有期货市场、远期市场和现货平台,期货市场是标准化场内交易,远期市场和现货平台是非标场外交易,各层次市场相互补充共同搭建了一个价格风险管理的体系。目前,大蒜品种只有基于远期交易的电子盘,而没有期货和现货平台。2023年12月7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在济宁金乡组织召开了大蒜期货座谈会。会上,郑商所通报了大蒜期货品种研发与上市进度。对大蒜期货交割品、基准交割品指标、一般性规则等大蒜期货合约规则、下一步未来重点工作方向等进行了介绍,并充分征求了相关企业代表规则细节等意见。据了解,郑商所2013年开始探究大蒜期货上市可行性,多次派员赴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深入广泛调研。2019年4月启动大蒜期货研发工作。2020年9月,经证监会正式批准,大蒜期货由郑商所研发上市,目前,大蒜期货合约规则已初步形成。通过此次研究院在金乡的调研,大蒜品种将作为全国大宗商品交易通平台的第一个上市品种,作为现货平台的全国大宗商品交易通将通过日日交易、实时交割且不设涨跌幅的交易形式,辅以仓储及供应链融资等服务完善大蒜的价格风险管理体系,打通大蒜交收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