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全国蚕种、蚕茧、生丝、绸缎产品产量分别占全球的80%、70%、80%和45%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桑蚕大国。中国作为世界茧丝绸生产第一大国的地位和优势不断巩固提升,从丝绸大国转变为丝绸强国的进程正在加快。之所以说我们正在“走向”丝绸强国,是因为我们的茧丝绸产业在国际上尚未获得“定价权”。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视察工作,对丝绸产业的发展提出两点期望:一是要实现由丝绸大国迈向丝绸强国的目标;二是要让丝绸产业的定价权始终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
据相关行业报告显示,全国丝绸行业企业的年产值约2000亿,近年来茧丝绸的产业链前端的原料生产、产业链后端的成衣生产和分销的资金需求旺盛,供应链金融市场的空间巨大。从种桑养蚕、采购蚕茧、生产生丝、制成绸缎到国内销售或出口国外,产业结构较为分散,原料生产集中在广西、云南等地,成品销售又集中在江浙一带,导致茧丝产业普遍存在两大痛点:
1、资源管理。茧丝行业小散乱整合度低、贸易流转不透明、贸易链冗长、信息流通不畅,供应链金融无法介入,导致采购成本上涨。
2、支付结算。资金周转压力大、茧丝贸易链信用体系差、缺乏交易履约保障。茧丝交易属于大宗大额交易,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货源,每次供货后都需要至少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回款,因此包括茧站、缫丝厂、中间商、进出口商、和一些绸厂乃至整个产业生态长期处于流动资金短缺状态,整个环节的企业是供应链上真正有融资需求,但又难以获得授信的企业群体,这严重制约着供应链效率的提升。
日本于十九世纪末建立了茧丝期货交易所,所以日本是公认的茧丝期货交易创始国。早期的期货交易都是人工报价,然后由交易中心按照时间优先原则进行匹配成交,我们称这样的交易方式为静盘交易方式。静盘静是因为价格的延时成交。日本建立茧丝交易以来,他们一直都沿用古老的静盘方式,这应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日本钟情静盘与茧丝品种交易单位大和茧丝社会流通总量小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早期的静盘交易流程为:人工发盘——中心配对——成交确认。
苏州商品交所是中国第一家开出茧丝合约的交易所,从93年5月开市到半年以后的暂停交易,苏交所均使用静盘模式。历史上第一个吃动盘(计算机撮合)螃蟹的是广西市场。自2005年5月他们正式开出第一张茧丝合约以来他们就一直沿用动盘至今。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是1992年经国家原外经贸部和纺织工业部批复组建的全国性茧丝绸专业交易市场。市场线上交易目前由浙江金蚕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市场在茧丝绸主产区域广西宜州和织绸集中区域浙江湖州设立了蚕茧超市和生丝超市,充分发挥了市场平台功能+广西原料主产地聚集功能+湖州生丝集散功能的购产销对接渠道优势,市场还在浙江、江苏、广西、云南、四川等茧丝绸主产区域设有仓库60余个。市场现有会员单位230多家,覆盖全国各主要茧丝绸产区,丝绸行业一百强中的大多数企业是市场的会员单位。丝绸企业通过市场平台多种交易方式所形成的“嘉兴茧丝价格指数”已直接影响到国际市场丝绸的价格,成为国际茧丝价格的风向标。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2020年交易额64.17亿元,市场网上交易会员220多家,联接产业链上下游客户500余家,市场网上即时行情信息用户达3000余家,其中国外客户近700家。
广西大宗茧丝国际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前身是广西大宗工业原料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27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批准,由中国中丝集团公司发起开办;2007年5月引进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9月,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将公司股份转让给旗下子公司深圳市中农网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农网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20年12月,在广西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引入国有企业北部湾产权交易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经营,本次战略重组后,北部湾产权交易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茧丝交易中心第一大股东,深圳市中农网有限公司、中国中丝集团分列二、三位。公司正式更名为“广西大宗茧丝国际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开展茧丝绸及农副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及带动效应,建立面向东盟乃至世界的茧丝绸、农副产品等综合要素交易平台。
据统计,2019年广西蚕茧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达51.89%。对广西而言,茧丝绸行业与蔗糖业一样是能控制产业链源头的行业,是自治区政府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是实现全面脱贫、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广西大宗茧丝国际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新一代现货购销电子系统于2021年10月11日上线运行。11月24日,由广西大宗茧丝国际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与深圳市中农智纺供应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丝绸现货购销电子业务交流会在南充成功举办。11月27日,由广西大宗茧丝国际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与深圳市中农智纺供应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丝绸现货购销电子业务交流会在浙江嘉兴成功举办。
茧丝绸行业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未来要着重解决产品流通和产业链客户融资的问题,同时交易平台要淡化投机行为,保证实物的顺利交割,要保证卖方拿到货款,买方拿到货物,制定合理的机制让行业人士看到平台交易是可依赖的。
产品的流通最后要通过交割来落地,那么如何提升交割率呢?
我想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一是引入更多的产业型客户或者说是具有行业背景的客户;二是研究开展核心产业客户(有的交易场所也叫调期服务商)来保障交收履约;三是大力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比如订单融资等,让产业客户在线上完成交割;四是向地方政府争取税收优惠政策,让更多在线上交易的客户能享受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
最后,也希望我国的期货交易所能够尽快上市“茧丝”品种的期货交易,期货品种的上市能够为地方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提供一个风险对冲的平台,避免再发生多年前地方平台与产业客户对赌的行为,整个行业通过期货与现货的联动,真正把“茧丝”的定价权掌握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