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作为产业链前端所需重要原材料,其价格和供应渠道是否稳定,关乎着我国产业链的效率、安全,更影响着百姓衣食住行。去年11月,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相关方案获批发布。方案明确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加工基地、交易中心等多项任务。同年12月,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在浙江揭牌成立。此次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也是希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去突破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体制机制难点。“为国家试制度是枢纽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专项实施方案》提出:在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方面,将创新交易模式,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到2030年,大宗商品线上现货年交易额达2500亿元,限额以上企业大宗商品批发零售业年销售额达5.7万亿元。
上述方案中对大宗商品交易线上化的要求,也对应了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内容,未来我国要通过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建设,获得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涉及到资金安全、风险控制、交易业务规范等问题,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规范,将其置于阳光下监管,为此设立清算机构可以保障投资者资金的安全,一定程度上防范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促使行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清算机构的功能:一是建立合规高效的资金结算体系;二是实现钱货实时对付;三是形成高效的跨行支付网络;四是夯实供应链金融服务基础,当前亟需建设全国性商品实物交收体系,通过清算机构为全市场商品实物现货交易提供必要的确权和监管功能,从而更好地承载实体经济的正常流通和循环,确保贸易与金融活动的安全。
为了推进场外衍生品业务集中清算,防范系统性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批准成立了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所”),上海清算所通过对接大宗商品现货服务平台,会同商业银行为交易商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提供的大额实时、跨行跨境、规范高效的资金清算结算服务。
上海清算所大宗商品清算的业务模式主要为,实体企业线下自行或通过现货平台达成交易,通过现货平台发送成交数据到上海清算所;然后,上海清算所对接现货平台,实时接收实体企业通过现货平台发送的资金冻结、解冻、划转等指令,并会同现货清算成员提供逐笔、全额的资金清算结算服务;最后,上海清算所和现货平台等,为实体企业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完成钱货实时兑付,支持双边交收和链式交收。
自2021年3月上线以来,大宗商品清算通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现已对接8家平台及23家仓储机构,覆盖化工、有色、黑色、油气、农产品、新能源、碳排放7个行业62个产品,会同22家商业银行服务以中小微为主的1.2万余家实体企业,累计承接57.6万笔现货交易,交割数量约4亿吨,清算金额突破2.5万亿元。
除上海清算所之外,2016年大连市金融发展局批准成立的大连商品交易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唯一全国资控股的清算平台也在面向国内的持牌大宗商品交易所和产业电商平台开展相关清算业务。
延伸阅读:什么是中央对手方?
集中净额清算:也叫中央对手方(CCP)清算,是指在市场中建立一个中央对手方,这个机构扮演交易双方的“中间”,即买方的卖方、卖方的买方的角色参与交易。由于采用中央对手方的形式,所以中央对手方执行轧差,按照净额交易。
中央对手方清算其实是一种为了确保交易安全而产生的制度。CCP的原理也不难理解,就是大家不要再两两互相交易了,统一和我交易,我成为所有卖方的买方,以及所有买方的卖方,由我来确保大家的交易顺利交割。
CCP分为垂直治理模式和水平治理模式,这是啥意思呢?简单讲是这样的,有的交易所在内部自建清算机构,你的衍生品交易也在我这、清算也在我这,这时候的交易所和清算所的关系就是垂直模式,早期的交易所通常都是这种模式,因为交易所和交易所之间没什么需要互通的地方,都是各自玩各自的就行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易者觉得这样有问题,什么问题呢?比如你作为交易者在两个交易所都参加交易,这时候如果要交保证金,你就得交两份,你肯定不想这么搞嘛,所以有些交易所就引入了第三方清算机构进来,这样降低了交易者的成本,这种模式就叫做水平模式。
由于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大部分交易所把结算置于交易所一体内,一个屋檐下的生活,模糊了二者的界限,有人简单地把交易所认为是风险管理中心,其实不然。交易包含两部分,即交易和交易后的服务。交易即是买卖双方意愿的达成,但交易指令完成后的服务包括算账和结清货物与钱款,这就是清算与结算,这可以是另一个机构来完成的事。
相关链接:王在伟:“电商化”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国企大宗业务升级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