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组织召开“伪金交所”专项整治和交易场所风险处置工作视频会议的内容。
所谓“伪金交所”,是对企业名称多包含“资产登记备案中心”,经营范围主要为“信用资产提供登记、备案、结算等”类似服务,未经省级政府批准,打着“金交所”旗号变相从事交易场所业务的一类公司。
联席会议提出:部署推进“伪金交所”专项整治工作,要严把准入关口,不得以任何形式审批设立或变相设立“伪金交所”;要妥善处置存量风险,防止新增风险。
2021年12月13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证监会系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其中一点提到,要稳妥化解债权违约风险,对“伪私募”、“伪金交所”等风险深入开展整治。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这却是监管层面首次公开提及“伪金交所”风险,将有助于遏制诸如地产、财富管理行业利用此类公司作为融资通道从事不合规的金融业务,减少个人、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损失。
2021年12月17日,证监会就行动起来。证监会的相关部门致函29个辖内有金交所的省级政府办公厅,要求立即组织省级地方金融监管局和一行两会派出机构开展对辖内金交所的现场检查工作;组织召开现场检查工作视频会议,通报金交所违规案例,明确具体工作要求。行动之快,出手之狠,远超大家的预期。短短几天,金交所作为非标中的最后一块避难所,就直接沦陷了。
2021年12月3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到,将紧盯新的风险苗头和金融乱象的新表现,加强与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的协作,对“伪私募”“伪金交所”、多种伪财富管理等开展专项整治,消除监管真空。
2022年3月25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2年私募基金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管、打非与清整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积极发挥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机制协调推动作用,进一步压降金交所数量,稳妥化解存量风险;启动“伪金交所”(“登记备案机构”)专项整治工作。
联席会议再次强调,各地区要认真落实既定目标,深入推进金交所市场出清、纠偏治乱和风险防控。要高度关注非标债务融资活动转道“伪金交所”和产权交易场所的现象,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发现涉嫌违法犯罪活动的,及时移送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时就提出要防控区域性股权市场、产权交易机构等其他类型交易场所开展高风险的非标债务工具融资业务。
近一年以来,未被明确点名的产交所成了财富管理行业寻找融资通道时几乎仅有的选择。目前国内一些地区对交易场所的监管职责划分不清、专业性不足等问题较为普遍,这也使得一些产交所在有关业务的日常运行中实际上处于监管真空的状态。这无疑给某些资管公司在寻找所谓合规通道时,留出了空间。类固收产品的挂牌通道从金交所转换为产交所再向个人出售,依旧存在与金交所类似的涉众风险,并不因换了通道风险就降低了。此次联席会议直接点名“产交所”,将把整治工作延申到地方产权交易场所领域。
证监会认为要防范地方交易场所风险,最大的问题是要把其“涉众”的属性去掉,因此P2P理财这种业态已经被全部砍掉,国发38号文以及37号文件中关于500人的限制也是针对地方交易场所涉众的问题。证监会认为,由于前些年一些地区陆续批准设立了一些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交易等各种类型的交易场所,但又对此缺乏规范管理,导致风险不断暴露。为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国务院于2011年11月11日作出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这就是38号文。历次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的核心工作也都在于清掉交易场所的“集中交易”,不允许交易场所业务模式上存在涉众。
2022年地方交易场所的发展要一定稳,不能影响社会稳定。各类交易场所应切实担负起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重任,不踩红线,守法经营,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