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微信
​​研究院公众号
内蒙古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发展堪忧 应全力扶持稀交所做大做强!
来源: | 作者:原创 | 发布时间: 2022-07-05 | 554 次浏览 | 分享到:

蒙古地区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经过多年的清理整顿,目前只剩下4家交易场所,分别是内蒙古青城乳业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内蒙古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乌兰察布马铃薯电子交易有限责任公司和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2022年3月10日更名为内蒙古青城乳业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呼市金融办按照呼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较快推进呼和浩特乳业交易中心设立工作,将利用乳业交易中心助力打造千亿级以上产业集群,推动乳业全产业链在内蒙古布局。


内蒙古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原名是赤峰大宗商品交易有限责任公司,控股股东为赤峰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占51%,其他股东为北京的资方。该交易场所在前几年开展的农产品刷单模式搞的风生水起,但这一切随着赤峰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原党组书记、主任陈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在2021年初被立案审查调查戛然而止!后续该交易场所继续开盘运营的可能性比较小。


乌兰察布马铃薯电子交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2019年经过重组完善,交易中心引入农信互联和中薯互联两家马铃薯电子商务专业企业控股经营,自此之后交易中心在电商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目前已经完全成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2020年3月10日,包头市人民政府正式出台《包头市稀土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当中提到要鼓励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稀交所)采用集中竞价的交易机制。


2021年,稀交所累计实现收入1837万元,同比增长74.45%,经营成本同比下降9.2%。其中专场挂牌2021年6月正式上线,截至12月底,累计成交516笔,实现交易额863579.98万元。专场竞价2021年7月正式上线,截至12月底,实现交易额83450.45万元。


近年来,包钢集团高度重视稀交所发展,将稀交所纳入北方稀土子公司管理,从规划发展、制度建设、人力资源、日常监督等方面全面介入,支持稀交所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组建经营管理团队,推动交易系统、稀土产业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建设,调动北方稀土以及外部企业上线交易的积极性,推动北方稀土主要产品100%线上交易,实现稀交所高效合规运行。


围绕建设全国稀土产业统一大市场目标任务,包钢集团将全力支持稀交所探索、创新交易服务,实现交易模式提档升级;推动稀交所做优做强平台功能,建设更加完备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平台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水平,探索创新融资模式,解决下游企业原材料采购资金难题;强化风控体系建设,加快处置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持续巩固合规发展成果,走上良性健康发展轨道。


稀交所董事长陈秀昆表示,2022年,稀交所将加快构建“阳光采购、阳光销售”贸易体系,全面提升稀交所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搭建公开、公平、公正、健康有序发展的稀土交易平台,努力将稀交所打造成稀土产业的定价中心、服务中心和信息中心。


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经济循环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等,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


稀交所的阳光化交易正是地方基础设施落实《意见》的方式之一。具体讲,一手要抓“立”,从制度建设着眼,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强化公平竞争市场规则建立,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另一手要抓“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垄断和不当竞争行为,瞄准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等顽疾,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拆除有形无形的“篱笆”“围墙”,让形形色色的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