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微信
​​研究院公众号
海南金融局组织召开交易场所非居民业务专题研讨会(附:业务流程)
来源: | 作者:原创 | 发布时间: 2022-07-14 | 15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推进交易场所开展非居民交易业务,2022年7月8日下午省金融监管局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听取省内各交易场所汇报非居民业务试点方案设计情况,讨论项目储备、品种定位、政策诉求及风控措施等重点事项。



会议由省金融监管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晋祥主持,省委深改办、省委宣传部、省商务厅、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证监局、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海南省登记结算公司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参会。


会议指出,推进非居民参与交易,要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初心,找准业务定位,简化交易流程,推进真实性审核、反洗钱、跨境人民币等同类课题协作研究,明确配套制度,以“小切口”实现“快突破”。


会议强调,各交易场所要继续完善试点方案,加强论证、突出重点,做实风控措施,争取形成更加成熟的工作路径,推进非居民交易结算业务便利化、流程化发展,形成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如何开展非居民参与交易场所特定品种交易工作?


【政策依据】


1.《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支持海南在优化升级现有交易场所的前提下,推进产权交易场所建设,研究允许非居民按照规定参与交易和进行资金结算。


2.2021年1月4日,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印发《非居民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交易场所特定品种交易管理试行规定》(琼金监〔2021〕1号),明确非居民可参与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的交易,并规定了参与条件与权责、交易流程、风险管理与监督、信息披露与报告、应急机制、法律责任等相关事项。


【适用条件】


1.哪些非居民可以参加交易场所交易?

①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

②满足相应品种的交易者适当性要求;

③交易场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2.非居民可以在哪些交易场所参加交易?

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从事权益类、商品类等品种交易的地方交易场所。


3.非居民可以参加哪些特定品种交易?

在上述交易场所上线交易,并由交易场所向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以下简称“省金融监管局”)提出申请,由省金融监管局审批确定的交易标的。


4.交易场所为非居民提供交易服务,需要履行哪些职责?

①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施;

②制定特定品种交易相关业务规则,组织交易交收并进行自律管理;

③按规定履行交易者适当性管理职责;

④对交易者及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监管;

⑤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制度,对特定品种的交易及交收进行实时监控,防范市场风险;

⑥管理和发布特定品种交易相关的市场信息;

⑦及时处理相关投诉、纠纷;

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非居民参与交易业务先行先试;

⑨金融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操作流程】


1.开立账户

①非居民参与自由贸易港交易场所特定品种交易,应指定同名银行账户作为结算账户,并向交易场所申请交易账户。

②省登记结算公司为交易场所在存管银行开立存管账户,用于交易者交易资金的存储和管理。


2.下单交易

①交易者通过结算账户向存管账户划拨资金作为交易、结算和交收的履约资金。

②交易者通过交易账户在交易场所下达交易指令。

③交易数据传送省登记结算公司,由省登记结算公司对存管账户以交易者为单位进行结算。


3.资金处理

①非居民在发生交收业务、盈亏划转时,由省登记结算公司按交易和结算制度要求对存管账户进行跨境资金结算。

②对交易盈亏结算、手续费缴纳、货款支付等项目在存管账户内的购汇和结汇由省登记结算公司按实际交易结果提交银行,由银行按规定办理。

特殊业务的跨境资金结算方式以金融监管部门相关规定为准。


4.监督管理

①交易场所对非居民参与特定品种交易进行全流程的风险审核、监控和报告;按监管要求报送各交易品种业务信息;定期报送非居民特定品种交易情况。

②省登记结算公司、存管银行建立健全非居民相关业务活动的风险防控措施和监控制度;按金融监管机构要求定期报送非居民的相关数据。

③省金融监管局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据相关规定对交易场所、省登记结算公司、存管银行的非居民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实施效果】


截至2021年底,非居民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交易场所交易规模超过百亿,全年超过2000个国际客户参与交易场所相关业务活动,各交易场所储备的非居民企业客户超百家。


【注意事项】


1.交易币种规定

交易场所组织的特定品种交易,原则上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资金划转规定

非居民与省登记结算公司之间的资金划转,以及居民与省登记结算公司之间的资金划转,均应根据相关规定使用同名银行账户作为结算账户进行。非居民将存管账户的资金向同名结算账户划出时,需确保与资金划入存管账户时使用的结算账户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