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微信
​​研究院公众号
海南金控全面退出海南三家持牌交易场所!
来源: | 作者:原创 | 发布时间: 2022-10-15 | 371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去年以来,海南产权交易所发布了三则股权转让公告,分别是三亚国际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20%股权挂牌转让,挂牌价不低于人民币900万元;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7%股权转让,挂牌价格不低于3000万元;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35.7551%股权转让,挂牌价格不低于2500万元。截至目前,海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将持有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7%的股份全部转让给自然人控股的煜德矿业(海南)有限责任公司。


据悉,海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12日,是目前经海南省政府批准的唯一一家省级金融平台公司,由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国有控股金融公司,注册资本127661.9327万元,其中海南控股出资77661.9327万元、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20000万元、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发展有限公司出资20000万元、海南日报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0000万元。公司承接南华基金、信产基金等8只产业基金,已初步形成了具备银行、资产管理、股权交易中心、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登记结算中心、小额贷款、融资担保、产业基金、咨询服务、融资租赁等较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


什么是金融控股公司?


早在2002年,国务院批准了光大、中信和平安试点综合金融控股集团,就此开启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序幕。到了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人民银行同步印发《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才标志着金融控股公司正式进入规范监管时代。


所谓金融控股公司,指依法设立,控股或实际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自身仅开展股权投资管理、不直接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预防企业盲目向金融业扩张,避免隔离机制缺失从而导致风险不断累积,是金控公司监管制度的基本逻辑。


金融控股公司审批是人民银行行政许可事项之一,其他审批事项还包括支付机构准入、清算机构准入、个人征信机构准入等等。


在发展过程中,金融控股公司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如中信集团;地方国资金控集团如天津泰达集团;央企金控集团如招商局金融集团;民营金控集团如复星、恒大、万达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如蚂蚁、腾讯等。


前三类属国资,后两类属民资。央行陆续受理了三批共5家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申请,具体为:2021年8月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6月中国中信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2022年1月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


2022年3月17日,央行批准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首批金控牌照的落地,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金控监管迈上了新的台阶。


截至目前,3家获批的金融控股公司全部属于国资。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国资属性的集团显然更能率先承担探索制度、防范风险的使命。


央行认为,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有利于推动非金融企业有效隔离金融与实业,防范风险交叉传染,实现金融股权集中统一管理,促进规范可持续发展。符合要求的公司都须向央行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获批后持牌经营,并在并表监管、资本金约束、关联交易管理等方面接受更严格的监管约束。如不申请牌照,相关公司则需要按照监管要求限期转让所持金融机构的股权或转移实际控制权。


对金控单独额外设置监管框架,主要源于此前民营金控频繁出现问题。现有监管框架属于分业监管,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而且要对持牌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穿透往上去管理股东,也缺乏抓手。


所以央行拿到了金控的监管权后(具体是央行的宏观审慎管理局),央行对金控的定义还是遵循了狭义的概念,就是你必须有一定规模,且控股超过两种类型的金融机构。还有就是金控本身不属于证监会或银保监会监管的主体。比如平安集团是划归保险集团,那么你就没必要找央行申请金控,只要老老实实接受银保监会的监管即可。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在国内外都属于全新的领域,具体由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负责准入和后续日常监管。但不同于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的是,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的人员编制非常少(估计正式编制20-25人左右),地方没有分支机构。鉴于金控集团都是总行直管,央行对金控的准入数量会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