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衍生品交易模式日趋丰富,今年1-8月,浙油中心实现贸易交易额2916.23亿元,同比增长40.17%,其中线上交易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和;贸易交易量5185.98万吨,同比增长14.01%,市场持续活跃。
记者了解到,部分会员企业油品贸易以美元结算为主,为满足会员企业日常经营需求,浙油中心也得到了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2021年3月,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与浙江省自贸办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赋能的指导意见》,支持浙油中心设立现货油品仓单交易经常项目结算账户。目前,浙油中心与建设银行、浙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开展合作,推进美元结算功能系统建设。
今年7月15日,浙油中心与浙商银行合作开发的美元结算系统已上线,正着手推进业务试单。建行与中行正进行接口开发,预计年内完成开发和上线。
立足于现货交易,浙油中心正在逐步探路发展中远期订单交易、中远期合约、衍生品交易,在场外衍生品交易模式探索创新上,走在地方交易场所前列。据悉,浙油中心目前已获得41个交易品种,以及现货挂牌、单向竞价、现货场外撮合、产能预售4个交易模式备案批复。
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于2021年11月上线的产能预售交易模式,也是首个落地的中远期交易模式。简单而言,产能发售后会形成订单,并且有7天到3个月的转让期限,期间进行转让不用全款、不用每道开发票,到最后交割期才会订立贸易合同,再进行现货交割,如此一来可以大大提升交易效率。
“对于生产企业,产能预售可以拓宽销售渠道,提前锁定利润;下游客户则可以提前获取优质的采购资源。”赖新对记者表示,不仅如此,产能预售还有利于市场提升资源对接效率,促进期现联动以及现货资源跨区域流通。
不过,在上述交易流程中,生产企业和下游客户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即未来市场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为了做好“保供稳价”,今年6月,浙油中心与上期所合作落地“期货稳价订单”业务,在国内首次将该业务拓展至能化品领域。
买卖双方在签订产能预售订单的同时,利用期权工具对冲风险,减少企业原材料采购或销售的价格波动幅度带来的影响。这当中,上期所提供降低价格波动风险的期权工具;浙油中心作为现货平台,通过预售产能为市场保障供应;期货公司为市场参与方提供期权服务。期现市场两头发力,利用金融工具切实服务实体企业。
可以看到的是,上期所作为浙油中心的主要股东之一,两者的互动合作愈发紧密。自2019年《共建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以来,这项工作相继被写入浙江省多部重要的发展规划中。目前,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建设正全面提速,浙油中心与上期所的合作成果也不断涌现。
除了前文提到的“产能预售+期货稳价订单”业务,浙油中心和上期所于2021年6月共同发布“舟山价格”,是首个以国内期货市场价格为定价基础的人民币报价机制,至今影响力持续提升。种种创新合作都是长三角油气期现一体化“越贴越近”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