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在任山东省省长近4年期间,充分发挥自身金融背景优势,不仅大大促进了山东金融活水长流,为山东金融发展奠定了长期发展基础,而且在推动该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了多项创举。
2013年8月,郭树清上任伊始颁布的《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发〔2013〕17号,又称金改22条)就提出了“探索研究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现代化的采购与配售服务”的概念。
2014年,为了贯彻落实上述意见,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的意见》(鲁金办发〔2014〕18号),成为全国首个指导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政策性文件。
2015年,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请示申请支持山东省“稳步发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国务院专题调研组到山东省就金融创新试点工作进行调研。山东省各交易场所汇报了市场试点以来经营发展情况;试点主要做法和成效,包括交易模式创新、市场主体培育、市场功能完善(重点是金融功能)等情况;下一步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大宗商品交易试点的具体措施、思考及建议等。
2016年7月,《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获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这开了我国在省级层面金融立法的先河。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监管模式正式被纳入《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从此具有了法律地位。
2016年9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官网发布了关于转发省金融办山东省金融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将合理发展多样化商品和场外衍生品市场。深化与各期货交易所战略合作,推动新设以我省为基准交割地的期货品种,增设期货交割库,推动开展期货仓单质押融资和套期保值服务。统筹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试点。推动临沂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推动石油、石油装备、橡胶轮胎等专业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做精做专做强;稳妥开展畜牧、海洋产品、农产品、药品、白酒、再生资源等领域试点工作。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探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供应链融资”运营模式,提供定价、贸易、物流、套期保值、供应链融资等系列服务。
2017年11月17日,山东省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研讨会在威海举行。研讨会主要围绕现期之间大宗市场的定位、特点及与其他市场的差异,现期之间大宗市场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及其业务模式设计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本次研讨会气氛热烈,求真务实,研讨成果对现期之间大宗市场建设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会议认为,现阶段发展现期之间大宗市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现实需要,此类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现货市场流动性差、交易效率低、资金使用率低、 定价能力弱的缺点,又可以避免期货市场品种数量少、交割率低、交割成本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弱的不足,促进现代商品流通方式的转变,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201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支持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探索创新交易模式,有效整合商品和交易资源,推动传统商品贸易转型升级。
2020年1月1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胶东经济圈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市一体化发展,支持胶东五市依托现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用市场化手段联合建设区域性用能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市场。做优做强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规范发展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区域性交易市场。探索依托现有交易场所依法依规开展船舶等航运要素交易。支持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试点开展国际范围船舶交易。
2022年10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要聚焦平台经济重点领域,关于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方面。聚焦大宗农产品、海洋产品、能源产品和基本工业原料等领域,做大做强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山东齐鲁农产品交易中心、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等现有平台,加快建设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探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供应链融资”运营模式,打造一批集网上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交易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跨区域商品交易平台。支持农产品、能源、钢铁、铁矿石等优势领域平台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平台企业。
2023年1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方案》,《方案》提出构建大宗商品“数字化仓储+数字化交易+数字化金融”贸易生态体系。提升现有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服务能级,支持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争取支持允许非居民按照规定参与交易,鼓励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