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微信
​​研究院公众号
该持牌大宗商品交易所以“平台+核心交易商”模式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来源: | 作者:原创 | 发布时间: 2023-12-29 | 20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3年,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棉交中心”)充分发挥棉花、聚酯全产业链服务的优势,基于棉交中心“平台+核心交易商”业务模式,通过对交易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多家银行合作,实现信息交互,为棉交中心交易商,特别是中、小交易商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便捷快速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问题。


1.业务优势

棉交中心经过多年发展, “期现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业务模式日益成熟,拥有了稳定的交易商群体和核心交易商队伍,具备开展供应链金融的独特优势,一是棉交中心交易商涵盖了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企业及中间贸易商,能够开发出全场景供应链金融产品;二是依托平台提供的交易流、资金流、货物流等信息,银行能够进行贸易真实性的交叉验证;三是具有专业队伍,在大宗商品货物估值、监管、风险处置上能够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


2.产品设计

棉交中心供应链金融业务,依托核心交易商在合同订单、货物流转、仓储分销等环节的主导地位,通过对平台交易信息的大数据分析,设计基于供应链的上游应收账款融资、下游存货质押融资等特色产品。对于上游企业供应链融资业务,主要是利用银行数据金融服务平台(如工银e信),将核心交易商产生的应收账款在上游供应商间传递,并可进行应收帐款融资。对于下游企业,以棉交中心交易管理、仓储仓单增信和核心交易商控货相结合的方式,面向最终生产者,特别是小微企业,开展存货质押融资。


3.项目开展

由于棉花、聚酯类纺织原料大宗商品的交易特点,基本以现款现货交易为主,没有帐期。今年棉交中心与工商银行合作,使用工银e信,与核心交易商产生业务联系的卖方一级供应商进行e信签收,完成1814吨棉花仓单贸易商融资业务,融资总额2890余万元。随着业务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后续将尝试e信在多级供应商之间拆分、转让。

下游融资是棉交中心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点,棉交中心今年完成的工作,一是完善交易平台功能,练好内功,二是积极与多家银行接触合作,进行方案设计。完善平台功能方面,棉交中心在2022年底上线上海清算所清算通资金清算功能后,今年完成清算金额超过10亿元,并在年中开通了数字人民币清算功能,增加了聚酯瓶片、短纤等交易品种。配合仓储式销售业务模式创新,加强监管仓库建设,在江西、山东、安徽等多地,洽谈了多家仓库,基本确定了建设地点。开发线上交易平台仓储功能模块,提供线上仓单注册、交易功能。结合清算通仓库准入标准,修订仓单管理办法,完成棉交中心仓单注册和交易。棉交中心资金流、货物流管理功能的强化,加上平台积累的交易信息,为开展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基础保证。

与银行合作方面,今年上半年与多家银行进行了洽谈。由于每家银行政策标准不同,风控模型不同,与大宗商品交易的契合度也不同,经过多方评估,最后选定了数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下半年开始具体推进。这些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方案各具特点,如有的银行线上APP的应用,提供申请的便利性和授信自动化;有的银行侧重于与清算通的连通,希望一站式解决信贷和交易资金问题;还有的银行是重视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优势。

经过一年努力,已经完成的工作,一是建立企业白名单,通过对交易数据的分析,筛选出核心交易商下游企业80余家,均为小微企业。对这些企业有针对性的积累信用,测算贷款额度;二是分析每家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方案,以棉交中心“平台+核心交易商”模式为基础,进行流程和标准的二次设计,并与银行业务部门一起,通过银行后台风控管理部门的审核;三是结合核心交易商业务实际,选择重点企业,进行业务宣贯和流程讲解,并做好交易账户开立等准备工作。

图片

  2024年,棉交中心将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落地,为棉交中心交易平台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