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各地监管部门发布公告,称将彻底取消金交所这一业态,预计到今年年底,金交所在国内将彻底消失,一个业态一刀切的情况让我们想到了之前的P2P。
2020年12月8日,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的演讲中,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过去14年里先后有1万多家P2P上线,高峰时同时有5000多家运营,年交易规模约3万亿元……到11月中旬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已经全部归零。”
地方金交所成立的初衷,其实是给当地的不良资产和需要流动交易的资产设立一个平台,原本他应该是与AMC非常紧密的一种交易平台主体,但前十年,AMC都没好好做不良,反而变相出去放资金,所以金交所自然也没什么资产好交易,但开着门就要发工资,于是日益旺盛的民间集资需求和金交所正好契合起来,很多企业把债权,收益权,或者各种资产挂到交易所上,然后拆成份额向老百姓出售,由企业对固定收益进行担保(结构上和P2P差不多),所以之前3-5年,金交所最多的业务就是挂牌这种类似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资产,成为民间集资最重要的通道。所以在老百姓眼里,P2P是1块钱起投的理财产品,金交所就是10w起投的理财产品,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金交所偏离了当时设立的初衷,可以说对实体经济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放大了风险。作为各类交易场所中的大宗商品交易所要警惕,绝不能重蹈金交所的覆辙。大宗商品交易所存在的意义就是服务实体产业,如何服务好产业型客户是大宗商品交易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期货市场是场内标准化交易,不能满足产业客户非标准化的需求,因此大宗商品交易所作为场外市场要在非标准化领域提供更多的产品和业务模式,让更多的产业型客户参与到交易中,真正解决他们的资金融通和购销渠道的扩展。
2024年对于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行业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的召开将加速地方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转型发展,近两年大宗商品交易所非标化交易发展迅猛,这一符合产业客户需求的服务通过、期权、互换、远期、提单及仓单等各种形式深入且高效的服务了实体产业的发展。
为使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找到适合自身的业务模式,系统的了解学习掉期、互换和提单等新型交易模式,巩固我国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中创场外商品市场管理研究院计划于2024年4月19日-20日在宁波阳光豪生大酒店举办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场外非标交易研讨会,届时欢迎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产业互联网平台、科技公司、物流园区、金融机构、科研院校及政府相关部门参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