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3月27日了,距离1995年3月27日“国债期货事件”过去整整27年。然而,27年前的那一天被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在那场资本市场的空前多空对决中,时年28岁的魏东、29岁的袁宝璟、34岁的周正毅以及30岁的刘汉,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之后“称霸一方”,成为各地有头有脸的人物。然而,谁又曾想到,若干年后,其中的多数人却以悲惨的方式谢幕。
327国债期货事件由来
所谓“327”,是一个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
90年代初国债发行非常困难,老百姓普遍不愿购买。国家决定引入发达国家的交易方式,让国债更具流通性和价格弹性,1992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计并推出了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第二年,也就是1993年,财政部决定参照央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保值补贴。国债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炒作空间扩大了,国债市场开始火爆,聚集的资金量远远超过了股市。
“327”现券的票面利率为9.5%,如果不计保值贴补,到期本息之和为128.5元。在1991-1994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
当时中国第一大券商万国证券的总经理,有“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估计应维持在8%的水平。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147元-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高岭、高原兄弟执掌的辽宁国发集团,开始大举做空。
空方的对手,是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中经开)和市场大户。
当所有空头以市场化的眼光断定保值贴补率不可能再增加时,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保值贴补率竟然提高到12.98%!
按照近几年央行的加息幅度,此等升幅相当于在一年内加息37次!市场怎能不疯狂!一时间,市场上围绕期货品种到期后的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展开了全民大猜想,并就此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空前激烈的多空大战。
1995年2月23日早上一开盘,双方便展开生死搏杀。下午辽宁国发的高氏兄弟看到势头不对,突然调转枪口做多,万国证券被逼进死胡同,面临60亿元巨亏。
收市前8分钟,万国证券违规下单,透支卖出国债期货。最后一个卖单对应面值1460亿元,而327国债总价值仅仅300多亿元。如果按照收盘价交割,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将出现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全部爆仓!
当晚22点,上交所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
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151.30元。市场被上交所翻转。
可以说,327国债期货深刻改变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进程。上交所的这一决定让万国证券亏损56亿元濒临破产,后被申银证券接管,管金生被捕入狱,辽宁国发高岭兄弟人间蒸发,至今踪迹皆无。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金融大战中,至少让四个人完成了原始积累:当时28岁的魏东,29岁的袁宝璟,34岁的周正毅以及30岁的刘汉。当然,中经开一战成名,成为市场中最彪悍的庄家。
与此同时,国债期货市场各种真实版本的暴富神话不断上演和升级,一些人就此暴得百万、千万甚至亿万身家,捞得人生第一桶金。
以中经开为统帅的多方,瓜分了巨大的胜利蛋糕,一夜之间暴富。这一天,被外媒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因为无论是获胜一方,还是失败一方,都出现了严重违规。
1995年5月17日下午5时40分中国证监会新闻发布室里,证监委副主席李剑阁宣布:经国务院同意,现决定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直到18年之后, 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才重新鸣锣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