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微信
​​研究院公众号
大宗商品交易场所“预售交易”关注度持续上升!
来源: | 作者:原创 | 发布时间: 2022-06-11 | 32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的通知,提出要打造具有亚太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市场,在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制定并完善产能预售等创新业务规则,建立相应的监管治理机制。推动浦东新区期现联动创新探索,开展预售交易业务试点。


浙江舟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片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现货交易体制改革,支持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立足服务油气全产业链建设,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探索推进产能预售等交易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开展期现结合服务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打造具有东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研究制定氧化铝、有色金属、木材、白糖等优势商品产能预售等创新业务规则,建立相应的监管治理机制。


去年,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监管一处处长金涛宣布浙油中心产能预售规则正式发布。他表示,产能预售交易模式研发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任务,符合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意义。


上海出台扩大开放100条政策,其中第26条支持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开展预售交易。可以说上到政府下到企业平台都意识到了产能预售交易在去库存、降成本方面的优势,未来该模式大规模推广应用将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预售模式服务生产企业和产业客户供需两端的实体企业,是期现合作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抓手。对生产企业而言,能够提前在线销售未来产能;对产业客户而言,能便捷获取一手优质资源,在交收之前随时根据需要购买或转让产能订单。


在探索从现货交易到中远期场外交易(预售交易)的发展路径基础上,中创场外商品市场管理研究院通过多年对大宗商品交易场所预售交易机制的研究和实际的参与,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方案和支撑运营的体系。


大宗商品交易场所预售交易兴起的原因,一是,我国现货与期货市场之间沟通和互动不畅,期货交易所标准交易与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大量拥有“非标准品”的客户无法被纳入大宗商品市场的期现网络,是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因。改变这种现状、实现期现市场的有效融通,也正是建设我国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的一个基本目标;二是,目前来看,预售交易与期货交易之间在业务层面暂时并不存在冲突。预售交易更多是满足了交易所标准化产品之外对同一商品更为个性化的交易需求,与期货交易所现有产品形成了一定互补效应。同一标的的不同产品形成了分布式、区域性的定价影响力。

 

我国宏观经济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必须依赖与现货市场相配套的风险管理市场来保障经济转型的平稳开展,仅靠标准商品期货市场难以支撑庞大的现货市场对于风险管理所提出的迫切需求,场外非标预售交易的兴起将极大的完善我国多层次的大宗商品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