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微信
​​研究院公众号
“630”后全国仅存的100多家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还会继续减少!
来源: | 作者:原创 | 发布时间: 2022-07-03 | 775 次浏览 | 分享到:

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提出,当时摸底的地方交易所为1131家。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提出,大宗商品类交易场所目前数量占据全国交易场所总量一半约为560多家,其中停业的“僵尸”交易场所230多家(即此前的违规业务停止后,没有新的品种和盈利模式处于观望等待状态的交易场所)。


按照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攻坚战的要求,2021年底保留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数量约为200家左右,可这一数量到了2022年6月30日就减少到了100多家左右。


2021年之后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行业的关键词是“规范发展”,国家和地方对于行业的监管也将进入常态化。可以肯定是这100多家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数量还会继续减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严控交易场所数量始终是清理整顿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交易场所总体上仍呈“小散弱”格局,服务能力不强。交易场所建设要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监管能力相匹配,破除无效供给、减量提质,审慎论证拟设新交易场所。


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数量继续减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被监管层关停,二是主动寻求整合。


监管层关停:违法违规问题严重或整改不力的交易场所,以及缺乏产业背景、市场需求和未列入总体规划的交易场所,应予撤销或关闭。遗留问题和风险较大的交易场所,因处置风险需要不宜立即撤销关闭的,可暂时保留其法人主体,但应取消其交易场所资质并明确风险处置完成后予以撤销关闭。

目前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寻求整合的主要方式是成立交易所集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交易场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渠道。从全球的主要商品交易所来看,最大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和香港交易所集团等综合性交易所已成为主流。


交易所集团化发展是大势所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公司旗下交易所CME、CBOT、NYMEX和COMEX提供涵盖所有主要资产类别的范围最广的全球基准产品,包括基于利率、股票指数、外汇、能源、农产品、金属、天气和房地产的期货和期权;港交所集团拥有香港联合交易所、香港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同时拥有相关的5家结算公司,集团间子公司的协作能有效服务交易所参与者的多元化要求,同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实现多方共赢。


国内交易所集团的发展始于2010年,广州交易所集团注册资本3亿元,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首家从事权益和商品等各类要素交易平台投资运营的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多家通过国家层面验收通过的专业化交易机构,全面覆盖各类国有资产交易,深入挖掘绿色产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普惠金融相结合的产融服务,广泛布局大宗商品现货、农业产业资源、互联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打造交易平台矩阵,助力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