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预售在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中运用的比例逐年提高,这种交易方式以销定产,降低生产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产业下游客户的采购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产能预售模式服务生产企业和产业客户供需两端的实体企业,是期现合作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抓手,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关注并研究怎么落地推广。
一、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
2021年10月21日,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监管一处处长金涛宣布浙油中心产能预售规则正式发布。他表示,产能预售交易模式研发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任务,符合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意义。产能预售交易模式,也是首个落地的中远期交易模式。简单而言,产能发售后会形成订单,并且有7天到3个月的转让期限,期间进行转让不用全款、不用每道开发票,到最后交割期才会订立贸易合同,再进行现货交割,如此一来可以大大提升交易效率。
2021年11月10日,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产能预售正式上线。这是浙油中心落地的首个中远期交易模式。上线首日,实现订货量2.71万吨,订单总额9498万元。在探索完成了从现货交易到中远期场外交易的发展路径基础上,浙油中心与上期所合作完成了预售产能交易模式,于2021年9月26日获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备案批复。对生产企业而言,能够提前7天到3个月在线销售未来产能;对产业客户而言,能便捷获取一手优质资源,在交收之前随时根据需要购买或转让产能订单;对整个市场而言,产业客户通过对比在浙油中心和上期所价格差异,进行交易,促进期现价格回归。
二、新疆中亚商品交易中心
2022年2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同意新疆中亚商品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交易品种的批复》,同意交易中心开展尿素产能预售业务,6月8日尿素预售交易模式上线。不久前,新疆中亚首个尿素上市合同已圆满完成交收工作,实现总交收1606吨,有效解决了现货市场流通问题。
新疆中亚目前尿素预售产业客户数已达到629户,覆盖疆内各地州市及河西走廊、川渝等主要消费市场。根据交易规则,生产厂或贸易商提前在交易中心进行预售,下游客户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安排在交易中心缴纳履约订金进行预购,预购后可选择交收或转让。预售交易时间可根据生产加工情况和市场需要设置1-6个月不等,参与主体为具备产业相关背景的客户。
采取“预售”模式上线尿素,是交易中心对“期现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是充分围绕新疆尿素市场及产业现状,营造更加良好的尿素现货市场氛围;是加强新疆与内地的有效联动联通。
一是满足客户群体在平台预购、交收或转让,进一步畅通产品流通渠道,提高效率。同时履约订金制度有效减少贸易双方信用风险;二是通过锁定未来价格,有效规避、转移或分散传统现货市场由于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性风险;三是有助于缓解上下游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上游企业合理规划生产规模;助力下游企业锁定采购成本,节约流动资金;四是布局仓储资源,建立物流仓储体系,方便客户就近存货、交收,保障货物安全与有效供给;五是通过公开、公正、高效、充分自由的交易机制,形成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具有真实性、预期性、权威性的商品价格预测,有效反映供求变动趋势,打破信息壁垒,为现货定价提供重要参考。
以上优势有助于市场服务机构快速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为仓储物流、供应链融资、信息产业等赋能实体经济提供落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