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微信
​​研究院公众号
证监会研究中心:三年内将全国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整合到50家以内!
来源: | 作者:原创 | 发布时间: 2023-01-02 | 364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国多层次商品市场展望


  1、短期展望: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促进市场有机整合


  经过清理整顿,“部际联席会议”的摸底和分类工作已初见成效。未来一年中,应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性质的市场,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整改模式,争取在三年内,将全国300多家交易平台整合到50家以内,提高市场功能和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其中试点工作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整合模式:


  一是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整合区域内的商品交易所,构建统一的区域性商品市场。可以考虑由证监会派出机构与地方金融办协调监管;对管理人员可参照证监会相关从业资格认定标准设立资格认证程序;上市品种以区域性、小品种为主。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区域资源、利用区域优势、提高交易效率、服务区域内中小企业、与全国性期货交易所达到良性互补。


  二是成立区域性清算平台,将现有商品交易所的清算功能统一至该清算平台。清算业务是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核心业务,同时也是风险最容易积聚的业务。为有效防范风险,应考虑成立区域性清算平台,为区域内地方交易所提供统一清算服务,从而使地方交易所保证金收缴和清算功能透明化。清算平台由于其专业性,应由证监会统一监管。地方交易所在剥离清算业务后,风险大大降低,可以考虑经营远期、互换及互换期权等业务。同时,区域性清算平台可以就股权和业务与全国性期货交易所展开合作。这一模式的优点是监管主体明确、风险防范机制透明,并且有利于行业内专业资源的整合。


  三是以现有地方交易所为平台,由具有资质的期货中介机构参与在其场内从事场外业务。这一模式有成熟市场经验可循,可以充分调动中介机构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开发远期、互换等产品服务实体经济,同时为未来我国商品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中期展望:大力建设场外市场,填补市场空白,丰富市场层次,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未来三到五年里,在统一监管、多种市场形态并存、彼此融合互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适时发展大宗商品场外市场,建立场外市场的集中清算平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是建立大宗商品场外交易的集中清算平台,服务中小企业。


  二是充分发挥期货公司的中介优势,为纳入监管范围的合法地方商品交易所提供中介服务。


  三是培育做市商制度,适度放开期货公司和大型现货商从事场外产品的做市商业务以及其他机构间业务。


  3、远期展望:构建全国统一的分类监管制度和体系


  未来五到十年,我们有三项具体目标:


  一是以“三公”和投资者保护为核心,适度调整现有监管体制,放松行政管制,加强依法监管。


  二是进一步推进立法工作,适度扩大法律适用范围。


  三是推动建立全国大宗商品市场的统一监管机制。


本文来自证监会研究中心、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课题报告《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第四部分